佛教有歧视女性嗎?

Kenneth Leong
8 min readDec 11, 2019

梁兆康

Photo by Oliver Cole on Unsplash

本期慧訉的主题是由我提議,目的是要探讨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我们作为佛教现代化的工作者,不但一要明白佛教的歴史、文化和經教,又要了解現今時代的走向和需求,方可對這問題提供有意義的評注。

無可否認,印度自古至今一向都是重男輕女的国家。印度和中国和其他大多数的古国一樣,都是“父權制“(patriarchy)社会。這父權制的傳统直接影响一切社会的機構,當然亦影响佛教的機構。如果我们翻查佛教的多宗多派的經典,我们會發現佛教對女性的地位沒有一致或统一的説法。要在乎何經何典。佛教的經教有時是肯定女性的地位,但有時却否定女性的地位。但是毫無疑問,佛教傳統中反女性(misogyny)和歧视女性的思想,或多或少是確實存在的。以下我们可以舉出實例:

  1. 戒律上的不平等:在佛教戒律中,比丘尼要守的戒條比比丘要守的多了很多,其比例是331:227。故此單在戒律上来看,很明显地是男女不平等。再者,比丘尼要守“八敬法“。其中内容主要是重男輕女,即使百歲的比丘尼,遇到新受戒的比丘,亦應起而禮拜。其次是強調女性不能獨立生活。

2. 佛陀多次拒绝女子進入僧團: 佛教的初期,出家眾皆為男子,没有女子出家的。但是佛陀的姨母,亦即佛陀的養母,曾三次懇請佛陀淮許進入僧團,都遭佛陀拒绝了。最后是因为阿難陀尊者代求情,佛陀方破例特許。佛陀的遲疑,相信是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是在印度文化中,女子的地位是一定比男子的地位低。故此男子可作之事,往往非女子之能作。其次,在印度的傳统中,又有如中国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概念。比丘尼的存在,很可能影响比丘修行心不專。因為早期佛教中出家眾的禁欲主意極強烈,故此拒绝女眾很可能是最根本的理由。

3. 女子的慧根:在女性可否開悟解脱的事情上,經典的説法不一。例如當年阿難陀尊者為女眾入僧圍的事情求情時,這涉及女性的修行資質的問題就被提出。印順法師在其著作“莘雨集“中有如下的討論:

“求度女眾出家的當時情況是:佛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與眾多的釋種女,到處追隨如來,求佛出家。但再三請求,得不到釋尊的允許。他們是夠虔誠的,由於不得出家,而苦切得不得了。

“阿難見到他們那種流離苦切的情況,不覺起了同情心,於是進見釋尊,代為請求。據比丘尼犍度,及阿難自己分辯的理由是:一、摩訶波闍波提,乳養撫育釋尊,恩深如生母一樣。為了報恩,請准其出家(這理由,只適用於瞿曇彌一人)。二、阿難問佛:女人如出家修道,是否能證初果到四果──阿羅漢,佛說是可以的。阿難就請佛准女眾出家,因為不出家,是不能得究竟解脫(四果)的。這兩項理由,是《銅鍱律》、《五分律》、《四分律》、《僧祇律》,『阿含經』所一致記載的,可斷為當時代請的理由。此外傳說有:一、諸佛都有四眾弟子,所以今佛應准女眾出家。這是一切有部的傳說,如《十誦律》(『智度論』),『根有律』,『迦葉結經』。但在《五分律》,恰好相反,佛以「往古諸佛皆不聽女人出家」而拒卻。《十誦律》等有了四眾出家說,就沒有能得四果說。以四眾代四果,可見為傳說中的變化。過去佛有否四眾,不僅傳說相矛盾;憑阿難的立場,也不可能以此為理由。二、摩訶波闍波提等,都是釋種,阿難憐念親族,所以代為請求。這只是迦溼彌羅有部──『根有律雜事』,『迦葉結經』的一派傳說,想當然而已。“

由此看来,佛陀之準許女子進入僧團,其实並非十分樂意。似乎是碍于人情而已。至於有关女子可否䦕悟和成佛這問題,經典上的説法不一致,不同的經典有不同的説法。而且净土中的覌無量壽佛經中,又有“女身不能成佛“的說法。大体來説,雖然若干大乘經典如法華經和維摩詰經對女性的慧根有很高的評價,大體而言,佛教中的歧视女性的思想是頗明顕的。這相信亦是印度社会重男輕女的傾向的呈现。

4. 女人与欲望:在早期佛教的經典中,經常有將女性視為是對男性修行人的一種不良影响。雖然這心態反映出對女性的歧视,欠缺公允。但是在一个男權社会中,這應該是我们可以預料的。就是在中国的傳統思想中,我们亦常見到有“紅顔禍水”的説法。一个男人的墮落,甚至一个朝代的毀亡,經常被人認為是因男人好色而致。因为男女權力的不平𧗽,女人往往被社会指為罪魁禍首。這現象無論是東方或西方世界都如是。在佛教圏子示然。佛陀之所以再三不批準女人加入僧團,又認為女人進入僧團會導致佛教的早亡,相信這亦是主因之一。總之,若有女人存在,男性修行人多會是用心不專,又容易破色戒。

有關佛教中的厭女症(misogyny)和對婦女的恐怖心理(women phobia), 比较極端的説法可以從南傳佛教中的波羅提木叉經(Patimokkha), 亦即佛教中極重要的“戒經“,去了解。經中提及佛陀有一年青弟子名叫Sudinna的,抛弃妻子出家,加入了佛陀的僧團。他的老父老母因为恐怕家中後繼無人,要求他与妻子行房。於是Sudinna破戒与妻子有性行為,此事為佛陀得知,佛陀將他痛駡一番,又說:“你如將你的性器放進毒蛇的口中或放入燃燒中的火炭中,還要比放入婦人的陰道中殊勝。“ 此外,佛陀又在另一次對話中説:“在一切種種香味中,沒有比女人香味更具殺傷力的。在一切種種味道中,没有比女人的味道更致命的。 在世上種種声音中,没有比女人的声音更能令人丧命的。“

Kenneth Leong

Author, Zen teacher, scientific mystic, professor, photographer, philosopher, social commentator, socially engaged 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