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中國佛教的困境與出路

Kenneth Leong
Mar 14, 2023

--

我們世界佛教青年會提倡佛教現代化,轉眼間已有三十年了。 三十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已經由青年變為已經退休的長者。退休後,我們去作研究和反省的時間比較多,對宗教的了解和體悟亦比較成熟。我認為這亦是去深入探討佛教現代化的大前提的好時候了!

嘉陵兄經常談「佛教現代化」,他認為這是般若廣場的要務。其實這不單是現代化的問題,更基本的問題是佛教的改革和更新。更坦白地說,我們的第一要務是佛教的革新。筆者在過去幾年來,間中會在網上提到佛教的革新。每次提到這事,就會有網友表示反對和不歡。他們大都是美國人和西方人。在西方社會,佛教有極佳的公衆形象,洋人似乎不覺得佛教有革新的必要。這亦是關乎佛教在西方的歴史不長,而西方人所接觸的佛教亦是極之片面的,可以說只是整潔後(sanitized)的佛教。洋人不會知道中國佛教說有關佛陀誕生的神話 — 據說佛陀剛誕生後,即能走路和說話。又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洋人也不會知道東亞佛教的主要收入是由超度法事而來。他們更不會知道印度佛教對中國社會文化的某種消極或不良的影響,以致韓愈要冒死上書諫迎佛骨。這些事情,恐怕只有是在東亞長大而又有相當年紀的中國知識份子才會有深度的了解。

筆者常在網上和洋人佛友交談。有一位網友就有一個很好的疑問:佛教果眞的能使人完全地離苦得樂嗎?世界上果真有人是徹底和永遠地離苦嗎? 這其實是極之難以致信的事,很像是神話故事!怎樣才可以徹底地離苦?他不明白按照原始佛教的了解,完全和徹底的離苦的秘密就是《不生》。如何可以不生? 根據傳統佛教的說法,人的生命是不斷地輪轉的,這就是所謂「輪廻」(Samsara)。 人如果留在「輪廻」世界中,就不能真正脫出苦海。要徹底的脱苦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証到《阿羅漢》果。按原始佛教的說法,一旦証到《阿羅漢》這果位,就可以逃出「輪廻」,因為《阿羅漢》會進入「湼槃」,永遠不再投生了!

再簡單地說,原始佛教的《脫苦模式》是如下:修行 → 証果 → 脫生死 → 入湼槃 → 永離苦海。

我們必須反省一下: 這是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嗎?打一個比方,時至今日,現代醫學仍然沒有治療癌症的方法。如果一位醫師說,他找到了一個對治癌症的妙方,就是「不生」。我們會同意這說法嗎? 這不是先後倒置嗎? 我們要找到醫治癌症的方法,理由是要好好地活下去。如果基本的治法是「不生」,那麼這治療法不是比那疾病更糟糕嗎?

佛教和現代西方社會的初接觸,相信是在十九世紀。不少人認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西方哲學家是尼采。但是我們知道尼采對基督教和佛教都沒有好評。 尼采認為佛教其實是一種「消極的虛無主義」(pessimistic nihilism),又認為佛教和基督教都是頹廢的宗教。如此的說法,佛教徒會感到很刺耳。 但是平心而論,如果我們相信佛教的離苦方法基本是「不生」和遠離人間世界(Samsara), 這不正是「消極的虛無主義」嗎?

中國佛教必須要有基本的革新,因為中國佛教有嚴重的困境,就是它極有問題的意識形態 — 厭世傾向、出離心和逃避主義。嘉陵兄在本期的第一篇文章就有如下的評語:

佛陀在印度時的文化價值觀是非常出世,甚至是厭世的。故當時的修行目標就是「出三界」 — — — 斬斷輪迴。阿羅漢的特徵之一也就是「不受後有」 — — — 不再投胎。但這個修行目標對接受過科學洗禮的現代人而言,是頗為荒謬的。不要說不少人的思想已經傾向唯物史觀,就是對一般人而言,也會感覺「斷輪迴」簡直就是一種慢性自毀 ⋯

--

--

Kenneth Leong
Kenneth Leong

Written by Kenneth Leong

Author, Zen teacher, scientific mystic, professor, photographer, philosopher, social commentator, socially engaged human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