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五四纪念与東西方文明的重估

Kenneth Leong
14 min readMay 13, 2020

--

梁兆康

今年的五月四日,恰逢是五四運動的一百零一年纪念。在此同时,全球又陷入了新冠狀病毒的緊張期。市面呈史無前例的不景氣,不單是飮食業和旅游業受極大打擊,一般商業亦因此停頓,各种教育機構亦被迫關閉,到处愁雲滿佈。四月份的失業者數字高達二千萬,情况一如1930年代的大蕭條。這其实是現代文明的一个極大的諷刺,亦可謂是當頭的棒喝!本来,五四運動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中国人自覺本国的文明比不上西方文明,故此要考慮如何引進西方文明去彌補本土文明的不足。但是一个世纪後的今天,中国已经十分現代化和西化,在經濟上已可稱為強国。剛在此時,我们又見到西方文明似乎巳走到末路的跡象!

佛青慧訉本月的主题是我的題議。相信很多中国人和佛教徒都会有如此的一个疑问:究竟五四運動和佛教有甚麽关系?其实有這一个疑问是很好!這正証明這題目有討論的必要。在市面上討論西方文明的書籍很多,但是討論東方文明的書籍却很少。在五四運動之時,中国知识份子鑑於當時中国似乎很“落後“,故此為了要救國,提議中国要現代化和西化。一般而言,大眾對於西化的必要是肯定的。問题只是要如何西化,又考虑究竞是全盤西化或是局部西化。這一个問題其实在清朝晚年的“洋務運動“中已有提出。故此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説。其意思是引進西方的先進科技,但却保持中国傳統的思想、文化和制度為国家的基础。到了五四時期,説法又有改變了。當時學生所持的口号是“德先生“(Mr. Democracy)和“赛先生”(Mr. Science )。可見當時的思想,已经脱离了“中體“的保守意識,逐渐走進全盤西化的大潮流中。

我是在十九歳畤離開香港到美国留學的。記得我在出国之前曾問我所仰慕的美術老师(鄭老师)怎様去了解中国文化和東方文明,因为香港其实是甚為西化的社会,而且我的中學教育是全以英语教学的。何謂中国文化?何謂東方文明,我的印象很含糊。我記得當時鄭老师的提議是去细䦧林語堂的“吾国与吾民“。這其实是極佳的提議!“吾国与吾民“這書,至今我仍然珍藏和參考。鄭老师另外又简单的對我説:中国文化有两大支柱,其一為儒家文化,其二為道家文化。两者就如两足,缺一即不能行走。這段話對我有極大的幫助!儒家為中国的正統文化,而道家刞不然。道家可謂是中国的”反主流“(Counterculture)。如果說儒家是“在朝“的文化,則道家可説是“在野“的文化。在五四運動中,不少年青人有“打倒孔家店“旳激進思想。但似乎對道家文化没有特别的反思,亦没有特别的褒貶。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這些年青人究竟對道家有多少了解?這問題其实極具重要性,亦与本期的專題大有关係,因为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有很多共同点,而两者皆屬於東方文明。我们從事佛教現代化的人,如果不了解東方文明的長處和西方文明的不足,實在無從發揮佛法的潛質!頂多只能説是將佛教科學化、民主化和西化而巳!

首先,譲我们有必要澄清文明和文化的关系。简单來説,無論是任何種族、地方或国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文化(culture)是泛指某一組人的生活方式、習慣、文學、藝術、價值观和教育内涵。而文明則不同。文明是英文Civilization 的翻译,這名詞的重点是“明”。這个“明“字,有進步、開明和明智的涵義。文明的反面是野蠻。…

--

--

Kenneth Leong
Kenneth Leong

Written by Kenneth Leong

Author, Zen teacher, scientific mystic, professor, photographer, philosopher, social commentator, socially engaged human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