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揭開「解脫」之謎
梁兆康
佛陀在世時,因「開悟」而得解脫的不乏其人。但二千五百年後的今天,人類社會不論在物質生活、在科技或文明發展上,都比以前「進步」,然而「開悟」卻是絕無僅有。究竟問題出在那裡?相信這是所有學佛者所關注的事情。
在未討論「解脫之謎」前,先介紹大家一段禪宗的公案,因為它對我們要談的主題具有啟發性。
有一個人出外旅行,途中不幸遇到老虎。老虎緊追不捨,最後追到懸崖邊,他不得已抓著崖頂的葡萄藤翻身而下,懸在半空中。他往上一望,老虎仍守在崖邊,往下一看,不得了,崖下又有另一隻老虎也在「虎視耽耽」地等著,讓他進退兩難。此刻,正有兩隻一黑一白的老鼠在慢慢地啃咬著頂端的葡萄藤,他真的是命如懸絲了。就在這危急的一刻,他發覺在他面前的峭璧上,正結著一串串鮮美的葡萄。
在這種情形之下,你會怎麼辦呢?你的答案足以反映出自己悟境的深淺。我們暫且放下這個問題,先回到本文開始時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有證悟的人似乎愈來愈少?」
這個怪現象主要的成因有四:
一、修行人缺乏正知正見將「解脫」神化了。
二、開悟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一般人卻自作聰明,又沒有真知卓見,將它幻想為宇宙間的奧秘,費盡腦汁去思考,結果卻徒勞無功。
三、不少學佛者好高騖遠,對佛教的經論不斷鑽研,但對佛陀的基本教義「四聖諦」,卻沒有深切的了解。學佛有如建屋,基礎打得不好,高樓自然是無從建起四、不明白修行的真義,以為修行就是憑著自己的意志力,企圖去做道德上或智慧上的超人。如此的修行,難怪鮮有悟者了。
「解脫」就是佛教講的了生死。一提起「了生死」,一般人就立刻聯想到一些神通和超自然的現象。以為「了生死」就如西遊記中的孫行者一樣,可以跳出五行之外,不再受閻王老子管。有些人則將「了生死」和基督教的「永生」相提並論,以為「了生死」就是拿到一張死後可以到天國去的通行證。其實佛家的「解脫」不是對自然定律的超越,「解脫」的人也不能免去「生、老、病、死」的自然現象。「了生死」也不代表「永生」。傳統基督教中的「永生」著重於人死後的生命,而佛陀與歷代禪宗祖師們所著重的卻是當下的解脫。
悟是一種內在的轉化
簡單言之,真正的「悟」是一種內在的轉化,是人生態度的激烈改變。一個人若能坦然接受生命中種種不能避免的事實,以致生、老、病、死對他不能再引起任何的壓力,他就是一個「解脫」的人。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種種的限制。凡夫與悟者的區別,在於悟者對自己的限制能夠清楚了然,不再心存妄想,企圖以膛臂擋車。換言之,解脫的本質不是去改變客觀的真實,而是改變自己對事物的態度。正如印順導師在其「佛法概論」中清楚說明,「生死解脫,不是現生不死,不是未來永生,是未來的生死苦迫不再起,而於現生的苦迫中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