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聖言量“之辩

Kenneth Leong
Aug 10, 2021

--

梁兆康

最近我曾和苟嘉陵兄曾在電郵上辩論有关“聖言量“的事情。其实有关“聖言量“的辯論,绝对不只是嘉陵兄和我有不同的見解,而是現代佛教界中的一个嚴肅的大辯論!故此我希望大家和我一同思考。這實在不是个人的輸赢問題,而是关乎修行大眾的公益,亦与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的争辯有关。主要的辯論点是我们如何去斷定什么是正确的知识的問題,這是涉及哲学中的知识論(epistemology)。我認為是我们佛教現代化工作者的一个優先事項(high-priority item)!

本期的主题是”修行人應如何看待佛經的權威。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佛教和基督教不一样。佛教徒不是原教主義者,亦非people of the book。金剛經云:“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故“。要了解這一段經文,我们必先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那時代大约是公元第一世紀,在那時候正值大乘佛教的崛起和大小乘佛教之争。當時大乘經典開始面世,那時就有“大乘非佛説“之言。故此我们可以想像,在那一个時代,必定有什么是真佛經,什么是偽佛經的爭論!但是如此的爭執,豈不是完全錯解了佛陀?!佛陀没有自封為上帝。上帝的説話就如聖旨,是不可違抗的。但是佛陀自稱為人,而佛陀在世時和弟子的對話亦是講理性的思辯,不是以權威將對方壓下來。再者,佛教所着重的不是你讀了那一部聖典,而是你个人修行得来什么结論。佛教的果位,是要自己證出來的,不是别人可以給你或告诉你的。故此释迦牟尼佛不停告誡我们要“自依止,法依止,而不異依止“。根据遺教經的記載,佛陀連在臨終時仍然在提醒我们要自依止!如果將佛陀當作如上帝一般的無上權威來崇拜,其实已经是錯用神了!佛陀在加拉瑪經(Kalama Sutta)中就已説不要崇拜權威,羅候羅尊者在其“佛陀的啟示“一書中又表示,佛教的特点是“見“不是“信“。中国的禅宗更有“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之說,因为無論是佛是魔,其实都不是真正修行者所臣服的。真正修行者的見地和果位,都是自證出来。這就是“自依止“的深義。而金剛經中的”佛無法可說“亦有這意思。佛說的又如何?佛教修行是自悟、自證、自見,這就是佛教的特色!佛陀不能為你走你自己該走的道路,開悟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現在回到我与嘉陵兄在“聖言量“上的辯論。嘉陵兄在其”偽自由主義“一文中説:“聖言量只是指聖者因對法有所見,而表達出來的見地。並非指一種絕對真理。佛法的基礎是緣起,並不存在放諸四海皆準的絕對真理”。在這一点上,其实我们是完全同意的!我從來没有將“聖言量“了解為一種絕對真理,而且佛教和其他教的最大分别,就是佛教不承认有任何“绝对真理“,因为凡事都是緣起的,沒有獨立的存在。故此佛陀的一切言教,當然是基乎他的時代和文化背景。就算我们假定佛陀是悟了一些超時空的真理,他仍然是必须應用適合他當時的聽眾的言语。譬如佛陀若是用量子科学(Quantum Mechanics)的言语,恐怕當時的人就不能了解他!故此在這一点上,嘉陵兄和我的見解是相同的。正因為佛陀說法時要迎合他的聽眾,故此他必须以“俗諦“(conventional truth)為準!

嘉陵兄的第二点是我和其他自由主義者似乎對“聖言量“的權威性缺乏尊重。他說:“一個人如果以為自己在智慧上猶有不足而欣慕智慧比較圓滿的人,不但很正常,而且正是修行的起點“。言下之意,就是我们這些自由主義者都只是凡夫,應該謙虚点,對聖賢要尊敬。這也是他對我的立场的錯解。我今年是六十六岁,我曾花了近四十載研讀佛教哲学,可見我對佛教聖哲的重視。我的立场其实在我们的電郵辩論中已经有清楚的表达,因为我曾附上聖嚴法師在其著作“學佛羣疑“一書中有关“聖言量“的評注,那一節的主题是“佛說的聖言量經得起考验嗎?“…

--

--

Kenneth Leong
Kenneth Leong

Written by Kenneth Leong

Author, Zen teacher, scientific mystic, professor, photographer, philosopher, social commentator, socially engaged human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