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要了解真常唯心必先要了解「行」藴
一位佛友最近在Facebook上發表了評論。他摘錄《圓覺經》如下: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
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
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
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
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這是一個及時的發布。我們佛青慧訊當前的主題是討論「如來藏」思想。 如來藏思想簡單來說有如下幾個重點:
1.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如來藏」)。故此無論該眾生目前的處境如何,他也一定有成佛的潛能。
2. 一切眾生俱有的佛性,是純淨又不可動搖的本質。不會受環境式經歴影響。
3. 正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眾生都是平等的。這概念是挑戰一般世人認為每一個眾生都會因其天賦、根器、或社會等級而有異。
《圓覺經》屬於如來藏流派。它被認為是一種有創意的重新表述,匯集了《楞嚴經》和《大乘起信論》的教義,這些文本的起源已經被很多學者質疑,並將它認作為偽經。
正如我的朋友在他的帖子中指出的那樣,這部經似乎具有顛覆性。更具體地說,它駁斥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由於這種普遍的認知,這部經在佛教界受到了廣泛的批評。人們很快就判斷這是「魔說」。
但這不應該是一個很大的驚奇。大乘佛教當初在印度興起時,也普遍被譴責為「魔說」。沒有人知道大乘佛經的作者或起源,這一事實更證實了這種指控。但是,我們又不能否認,《圓覺經》在中國佛教界是很受人推崇的。在中國的禪宗圈子中尤其如此。禪宗所推崇的經典,大部分是屬於「真常唯心」系。印順導師說過,中國傳統佛教更接近後來的佛教宗派,而與原始佛教相去甚遠。
然而,關鍵問題在於,這部經典以及許多在中國受到尊崇的佛性系經典是否否定了佛陀的基本教義?
筆者對這個問題的簡單回答是「否」。我的立場是,雖然這部經的言論似乎相當離譜,但也可以和一些根本佛法的觀念調和。然而,我們必須對佛教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了解,方可看出其中的一致性。
許多佛教徒之所以認為這部經是對根本佛法的反駁,是因為他們對佛教的基本概念──「五蘊」之一的Sanskara(行)缺乏了解。「行」也是討論緣起法的十二因緣關鍵環節之一。Sanskara的中文翻譯具有誤導性,無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 它的核心意思 不只是指行動,它更根本的意義是Mental Formation…